幸福果食夢行者 元智化材校友陳育佑 為土地盡一份心力
「土地」為生命孕育之母,年輕人漸漸不再回到農村深耕,農村的老化問題也日漸嚴重,時代的推演,農村凋零在即;是否有一些機緣讓這些孩子回家探探?「幸福果食」支持年輕人返鄉,為自己的土地與家鄉盡份心力。
「幸福果食」團隊由廚師、旅行家、農村實踐家等各行業組成,透過將有機食材創作成精緻餐點來記錄農村的真實樣貌,並從中找到與土地最原始的聯結。由幸福果實籌備的「稻田裡的餐桌計畫」活動,廣邀各界人士參與,讓長期在都市生活的人們有機會能夠走入農村,在毫無華美裝飾的水田間、果園菜園、魚塭旁或回家的鄉間小路,享受純樸鄉村的愜意,並享用最自然無加工的有機食材,感受台灣最真實的美好。
陳育佑,「幸福果食」夢行者核心人員,98級化材系校友,曾任聖經研究社社長、參與過國際志工大馬團。在學期間,透過志工服務,不斷反思如何延續服務能量。為了找尋答案,在心中默默立下要去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工作心願。陳育佑表示,台灣有許多地方需要幫助,志工應該從在地做起。
陳育佑與「稻田裡的餐桌計畫」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大學四年級時,因高中同學介紹,而看到活動所拍攝的照片,當下立即被活動內容和愉快的氣氛深深感動,促使他進一步去了解此計畫,並深深認同其理念。實際報名並參加過一次「幸福果食」的活動後,就積極表達想加入的意願。陳育佑畢業後隨即加入「幸福果食」,一同與「餐桌」到台灣各地去旅行。陳育佑說:「我要當一位藍白領,人生就是我的實驗室,即使雙手用髒了,洗乾淨就好。」
陳育佑與我們分享,稻田主要是個載體,目的是鼓勵年輕人回鄉;餐桌則是以「吃」來吸引人到農村體驗。這個計畫主要是希望能挑戰土地的價值、堆疊情感與土地的感性,「幸福果食」在農村將創意獨立執行,甚至延伸出更精緻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農村「在地團隊」,並呈現友善、趣味、深度、食農、藝術,五項特點。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每一場活動的前置作業都需要勞力付出,在太陽底下割稻砍草、整理環境、準備活動。陳育佑表示,有勞動才有活著的感覺,因為勞動等於創造。「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主要配合農村作息,也會前往古厝、漁村,全程主要四小時。前半段提供來賓體驗鄉村,例如台中外埔葡萄酒餐會,手採葡萄、腳踩葡萄、自己做出葡萄酒,主動找回食物的源頭,來賓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後半段則是大啖在地美食,由「幸福果食」的行政主廚與農民一同為來賓準備美食,頭頂月光,赤腳踩在泥土上,與親朋好友享受食物最美的原味。
「幸福果食」主打食物的原味,對於台灣的嚴重食安問題,陳育佑也侃侃而談的說到,我們離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連自己吃的食物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某次活動中有位來賓對他說:「謝謝你們,讓我看到長在土裡的三星蔥」,但是來賓手指的其實是水稻......。
陳育佑說,在活動中都會帶來賓走入田埂,某次聽見一位女士突然大叫、大哭,當時他心裡想,難道是一位正妹被蟲嚇到,需要幫助?結果不是,而是廣大的稻田產生療癒效果,釋放了那位女士的內心壓力。來賓主要都來自紛擾擁擠的都市,他們來到農村體驗晒茶的過程、稻草掃把的製作以及農業和食物的專業知識。陳育佑說,在這些過程中來賓的心都是平靜的,能夠帶領參與者的心逃離都市的生活壓力,這些不同的環境也會帶給每位來賓不同的刺激與感動。
陳育佑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在進入「幸福果食」之前,曾和父親作過激烈溝通,當時父親對他說:「你回鄉工作是養不活自己的!」但陳育佑依然堅持致力於農村,回饋家鄉,他說,當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時,連宇宙也阻擋不了你,天助自助者,一個人才不用別人栽培,自己就可以成就自己。
穿梭在農村與都市的夢行者,獨特生活步調,致力於在每場演講中找到不一樣的心得,並時時勉勵自己心態要積極。陳育佑津津樂道的向我們訴說,我不僅在農村工作,也是在玩農村,在過程中學習,越是比以前更進步。這位農村夢行者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管是客戶關係管理還是環境教育,都是他努力的目標,並期望透過自身與團隊的努力,漸漸拉近都市繁忙人兒與農村之間的距離。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不僅一步步解決農場產銷問題,更致力於「土地」與「人」的連結,近期舉辦的「幸福回頭車」,就是邀請來賓於活動後運送農產品並分享到都市消費者手上。陳育佑勉勵學弟妹們,進入職場並不是都要成為上班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學弟妹們可以盡情想像自己的未來,讓自己充滿動力,進而去實作,就像他選擇擁抱農村與家鄉,面對未來,每個人都是能照亮大地的太陽,別讓烏雲遮蔽了熾熱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