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葛如鈞,第一位被Google、NASA共同創辦「奇點大學」所錄取,在來自35個國家(其中有醫生、PHD、公司總裁與NGO創辦人)的入選者中,唯一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也是唯一的台灣人,近期頻繁出現在各家商業雜誌、平面媒體及電視上。他即將透過奇點大學所開設為期十周的課程,運用「指數型態」發展的科技,來解決人類的重大問題,並且在未來改變10億人的生活。

今年33歲的葛如鈞,畢業於元智大學資訊傳播所(數位媒體設計組),大學念的是淡江資傳系、博士班則跨考理組到台大電機資訊學院念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擁有跨藝術、傳播與資訊工程的學歷及創業經驗,在來自世界各地五千多位的佼佼者中,成為八十位入選者當中的一人,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人。是甚麼原因讓他能脫穎而出?葛如鈞認為,除了跨領域及創業背景外,更重要的便是「想去解決why」的動力。

葛如鈞談到過去其實不是個愛念書的小孩,並且對這個世界存有許多疑惑和不解,「為什麼要念書?」、「為什麼要學好英文?」這些事情沒有人告訴他原因,直到30歲時讀到《陳寅格與傅斯年》這本書,書中提到人要盡早做到這兩件事,才更有機會成功,即「學好英文和古文」(或至少多讀中文傳記、歷史或文學書籍),原因是學好英文才能知道世界上其他人在想甚麼,並且可以告訴他們你的想法、驗證自己的話是否正確,開始對話的過程才能讓思想更趨成熟;而學好古文(包括文史哲)則是因為古書中有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人」的故事,透過了解古人的過去才能更全面的思考未來。「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說服我更努力地去學習!」於是葛如鈞在這次申請奇點大學的過程當中,說明他認為華人在世界的創業趨勢和舞台上,受到了一些文化、民族性及知識上的不公平,並希望透過奇點培訓的課程,以及站在不同國家的入選者中,試圖說明並解決這個問題,讓華人創業平台獲得更多的資源。  

提到就讀元智研究所時的啟發,葛如鈞表示「數位媒體設計組」比較偏設計實作和專案管理,在讀研究所時開始對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感興趣,並開始寫更多的程式、使用感測器來創作。「因為覺得這個方向(互動設計和感測器應用)太有趣了,所以決定到念相關的博士班來獲得更多時間探索可能性。」後來葛如鈞以正取第二名考上台大網媒所博士班,並且以跨背景身份僅花六年多的時間便順利畢業、取得博士學位,靠的是熱情和毅力。

至於在七天內募到百萬元的奇點學費,葛如鈞非常感謝所有資助者的幫忙,透過flyingV(群眾募資網路平台)的串聯,讓葛如鈞藉由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慢慢擴散出資訊,讓他在短短三天內迅速累積到75萬元。以素人來說,這樣驚人的速度除了是運用網路媒體的力量,更重要的其實是說故事的能力。「大家不只出錢贊助,還寫了一篇又一篇動人的臉書分享文,也試著感動他們的朋友,跟著出錢贊助。」葛如鈞在募資過程中同時也辦一場「奇點臺灣‧未來講座」,這個講座讓募資計畫變得具體明確且更有吸引力,也讓他了解到「挑對回饋、找對支持者」的重要性,「完成這個目標,除了證明入選學員透過計畫執行的影響力之外,也能順便替奇點大學裡面的組織進行解釋與行銷,整體來說,就是多贏的策略。」

葛如鈞積極地在各類不同的領域學習、探索,並試圖找到其中的趣味。「一路以來只要遇到機會我就會去試,想做的事就會去做,是一連串『YES』累積成現在的我。」透過打電動、看漫畫、讀小說、看電影,邊玩邊思考其實是要了解原本不知道的事、並在無形中激發出創意的點子,「人生只有一次,盡量讓所做的每一件事同時有很多種效益」。

最後,葛如鈞勉勵元智的學弟妹,「如果可以,盡早學好英文和古文,這不是老生常談,而是當你發現以前人思考過的事,你能更知道前面的路該如何行。」他也提到,未來50年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將充斥人們的生活,一定要永遠保持「創新」和「思考」的能力,因為「人」才是所有發展的重要關鍵,在即將迫近的未來裡,創新思考能力才是你與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最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