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盜版機上盒 產官一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台灣消費者訂閱付費OTT TV服務意願提高,但透過盜版機上盒或網站播放盜版內容仍持續存在。司法界與學界人士建議,除了著作權法應修正、加重智財權侵權賠償、呼籲消費者重視智財權外,政府跨部會合作強化即時防堵違法內容,例如屏蔽網站,讓消費者看不到違法內容、降低收看的意願。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CBIT)昨(13)日舉辦「數位影音服務未來發展與現有挑戰」研討會,針對「數位侵權數位解決-防制盜版機上盒」舉行主題演講與座談。學者指出,OTT TV服務日漸普及,但內容侵權的問仍日漸嚴重。世新大學廣電系教授何吉森指出,現在台灣涉及盜版的違法機上盒有200多萬個,產官學應合作打擊數位盜版侵權。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葉志良表示,播放侵權內容的境外網站幾乎不可能根除,法院發出命令,要ISP業者配合成效不高,盜版業者更在技術、內容與金流創造多個斷點。他指出,政府長期執法的同時,要採行各種可能的手段對抗,例如屏蔽網站讓用戶看不到,減低收看誘因。(待續)

20250314 2

詳全文: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606799?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