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專家熱議傳統“善學”

【人民網/記者 任成琦】

“袁黃為政的風格,可用一個'廉'字來概括,廉惠、廉能、廉明、廉直。這是他的成功之道。”在5月7日舉行的“首屆袁了凡思想文化國際論壇”上,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朱鴻林認為,袁黃首先是一位“廉吏”,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歷代前賢的民本思想、明德之志、勤勉精神和廉潔操守。

袁黃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或許比較陌生,但若提及《了凡四訓》恐怕就無人不曉了。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浙江嘉善人,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萬曆年間,袁黃任寶坻知縣(今天津市寶坻區),宦聲極佳。袁黃一生著述頗豐,所寫《了凡四訓》作為修身、齊家、教子的範本在海內外廣泛流傳,被認為是傳統“善學”的開山之人。

時至今日,在港澳台和東南亞等地,袁了凡仍然享有極高的聲譽。香港中華道德學會稱讚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光明前途”,稱《了凡四訓》是“創造幸福的寶典”。

5月7日,“首屆袁了凡思想文化國際論壇”在天津市寶坻區京津新城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北京社會科學院國學研究中心、天津寶坻袁黃研究會協辦。來自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嘉賓,圍繞袁了凡其人其事、袁了凡與寶坻、袁了凡思想文化及其現代價值等進行了研討交流。

來自台灣元智大學的何威萱認為,袁了凡作為晚明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學識淵博、著作繁多,其修身養性的功夫並未走向學術的格物窮理,而是為了更好的拯救世道,這點尤為難得。同樣來自元智大學中文系的鍾雲鶯教授認為,中國傳統社會家族立訓者眾,主要為了教訓規勸後代子孫。但沒有一本書像《了凡四訓》那樣,在華人民間社會流傳了400多年,並以善書的形式被一再刊播。明末以後,江南地區民間慈善事業興盛,也是受到了袁黃勸善思想的影響。

寶坻區委書記陳浙閩說:“這個研討會要深入挖掘了凡思想文化精髓,借鑒其'向善立身、慎獨立品'的傳統智慧,在全社會營造向善向上的社會風尚,推動'善行寶坻'建設。”隨著中國大陸對傳統文化思想資源越來越重視,可以想見,兩岸三地在類似傳統“善學”等問題上的交流和交集必將越來越多。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