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洵穎】
2024年,玉山科技協會在德國成立歐洲玉山,成為在歐洲地區的第一個區會,而首任理事長為德國ANASDA商業月球探索有限公司執行長顏境德。顏境德理事長有鑑於在德國的華人社團有逐漸萎縮的態勢,且缺乏具有專業領域的科技平台,因此積極推動歐洲玉山成立。秘書處特地專訪顏境德理事長,請他分享歐洲玉山成立的經過及未來期許展望。
歐洲玉山於2024年初成立不久後,很快地三個月後在6月份舉辦了第一場產業活動。這是由歐洲玉山與德國台商會於杜賽道夫舉辦的半導體產業聯誼餐會,邀請台積電前全球研發處長楊光磊博士與Manz AG執行副總裁Markus Gersdorff介紹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獨特與優異的產業緣由,也分享投入半導體產業的親身經驗。
初試啼聲獲熱烈迴響,歐洲玉山打鐵趁熱於10月在德國汽車之城─斯圖加特舉辦線上、實體並行的秋季產業論壇,這次的主題是鎖定德國享譽世界的汽車產業。會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副教授鄭志弘不僅探討人工智慧在汽車產業中的應用,前福斯中國區首席代表李文波博士與資深德國記者Felix Lee也分享中國汽車崛起的歷史觀察,讓現場聽眾吸收新知,也能從歷史故事中獲得啟發,對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有更深入的思考。
連續兩場活動成功串連起在德台人的情誼,對顏境德理事長一大鼓舞。談到歐洲玉山成立的初衷,顏境德理事長直言,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回想當時,2020年,他擔任第27屆德國台商總會秘書長舉辦講座,在講座圓滿結束後,與在場人士提及,在德國的華人社團有學生會、婦女會、台商會,但卻沒有能連結科技專業人士並協助創業的平台,十分可惜。所以他希望能在德國或歐洲地區建立平台,串連各專業領域人士,協助跨領域交流、跨世代經驗傳承。
這番話輾轉由當時僑務委員曹增東轉告給時任僑委會副委員長徐佳青,僑委會聞訊後協助找到當時任職NASA火星車工程師、同時也是南加玉山副理事長劉登凱博士,從而讓雙方順利聯繫。顏境德理事長進而認識玉山科技協會,「這就是心目中理想的專業平台。」之後,他多次與當時全球玉山秘書長王韶華博士請益,也獲得時任全球玉山理事長李紀珠博士同意,最後決定在德國台商總會秘書長任期結束後,協助在歐洲創立玉山科技協會的新區會。
2021年10月成立初期,扮演重要推手的李紀珠理事長在台灣玉山20週年慶祝大會宣布成立德奧瑞辦事處,歐洲玉山的籌備作業正式展開。顏境德理事長說,在籌備之初,他獲得相當多的貴人相助,包括世界台商總會榮譽總會長鄭東平、當時駐德科技組組長戴龑、慕尼黑台貿協會主任鄒慧玲、第27屆德國台商總會總會長李佳霖、陳克旻博士、黃漢平博士、宋奇峰博士、陳祐峻博士、劉光祖、李昭霖等人。而這些貴人日後也在歐洲玉山擔任重要任務或扮演關鍵角色。成立後期,感謝全球玉山理事長胡立民以及時任美西玉山理事長楊子彬,協助熟悉各地分會運作架構。
歐洲玉山設有三位副理事長,分別為李佳霖、陳克旻博士及黃漢平博士。李佳霖現為德國精密機械元件公司微密斯點膠科技(Vermes Microdispensing)亞洲區業務經理;陳克旻博士是皮膚科醫師,除經營診所外,也參與生技業的創投,現為第31屆德國台商會總會長;黃漢平博士專攻長期照護、醫材與輔具市場進入及新創協助,亦創辦一家歐洲華人遠距醫療及健康管理公司。整體而言,歐洲玉山理監事領域涵蓋半導體、醫療、精密機械、航太、汽車等,專業且多元。
顏境德理事長長年定居在德國,根據他的觀察,越來越多台灣專業人士選擇在歐洲工作,但在歐洲創業的比例並不高。他分析,德國等歐洲國家工作保障、薪水比台灣優渥,社會福利制度也較台灣相對完善,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到歐洲工作的台灣人不想承擔風險,多以在大型企業工作為首選,久而久之,創新創業能力自然削弱。
有鑑於此,顏境德理事長希望歐洲玉山能夠跨國串連各領域專業人士互相交流,強化全球的產業連結及合作機會,並透過引薦風險創投媒合,鼓勵專業人士在各自專精的領域勇於技術突破,創造新的商業價值,建立長期產業的策略。如再將層次拉高,他期望歐洲玉山可以在歐洲主要國家的決策層級上,為各產業領域提供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策略建言。
強化全球玉山各區會的交流
為了快速提高玉山科技協會在歐洲的知名度,顏境德理事長計劃與知名的媒體平台及具有代表性的專業人士合作,舉辦符合當地需求的科技經貿論壇,擴大影響力,此舉也有助於吸引潛在會員。另外,他也計劃舉辦創業競賽,媒合新創公司及投資人,讓歐洲玉山成為華人在歐洲跨領域專業交流及跨世代經驗傳承的科技平台。
為此,歐洲玉山目前設有三大產業小組,依產業專長領域為汽車、半導體和生醫產業,他規劃未來歐洲玉山還會增加其他產業小組,每年可以舉辦一到二場產業論壇。藉由舉辦各產業領域的專業論壇,邀請其他區會的專業人士擔任講師,或是鼓勵歐洲玉山會員參加其他區會的活動,強化全球玉山各區會彼此的交流。 他希望在歐洲建立跨領域專業交流及跨世代經驗傳承的科技平台,進而協助認同玉山科技協會宗旨的專業人士跳脫思想的侷限,創造台灣被世界看見的機會,為世界帶來正向積極的影響力。
台灣不能只有台積電
顏境德理事長專業領域包含機械、汽車和太空,多年來在產官學界之間提倡透過商業登月領域,希望可以創造新興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他感慨地說,不論是台灣根深蒂固的產業屬性造成短視心態,抑或是在制度及選票考量的侷限下,決策者無法執行須長期培養、但具深遠影響力的產業政策,「這樣的後果是不易造就具技術原創性、能引領世界趨勢的產業。」
近二十年來,顏境德理事長說,台灣在機械及汽車產業領域起伏,甚至錯失許多機會。例如,錯失台灣成立亞洲第一個F1賽車場的機會;錯失發展自主品牌的汽車產業的機會;如今,他眼睜睜看著,現在正在錯失商業月球探索的機會。多年前,他曾經提醒產官學界相關人士,要注意商業月球探索的產業策略,但因為當時決策者有其他的考量,加以心態多保守,策略只著重三到五年的短期利益,並無長期的戰略布局,導致最後不了了之。
他以美國為例,2024年初,剛登月成功的公司Intuitive Machines以及與月球計畫相關的虛擬貨幣Dogecoin,其股價及獲利率光2024年一年高漲300%。這樣的獲利和股價表現則是印證了當時他所預測的趨勢方向是正確的。
很多人認為,台灣腹地小,經濟或市場規模無法跟大國相比,所以無法創造出具有前瞻性及具產業戰略的企業。但顏境德理事長並不認同。他以新加坡為例,2023年一家月球資源開採的新創公司Qosmosys當年成功募集一億美金。「就算台灣再小,但比新加坡小嗎?為何人家可以做到,我們卻不能?腹地大小不是影響成敗的關鍵。問題不出在台灣的資源多少,而是台灣人沒有勇氣跨出去,才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顏境德理事長說。
從中美貿易大戰、新冠肺炎疫情到俄烏戰爭,台灣半導體業的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但台灣不能只有半導體,不能只有台積電。」顏境德理事長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正面臨日趨緊繃的地緣政治關係,唯有創造具前瞻策略的產業影響力,才是台灣能掌握的最強有力的後盾。
鑽研機械 拜入毓老門下
顏境德理事長1979年出生,父親是一名具正義感且社會責任意識的警官,母親是傳統賢慧的職業婦女,兩位妹妹聰明伶俐,從小在溫馨的家庭中成長。然而,求學之路卻不盡如意,因不適應台灣僵硬的教育體制,國高中求學階段過程並不順遂,還好他身邊一直都有師長給予鼓勵。
就讀元智大學機械系期間,在教授吳昌暉的指導及贊助下,顏境德理事長多次參加台灣SAE自動機工程協會舉辦的省油車比賽,並連續三年獲得第二名,奠定實作的專業能力,對機械工程更加投入。在就讀大學期間,念機械的顏境德理事長也對美學、哲學抱持高度興趣,選修相關課程,並將所學的觀念進一步運用在研究機械方面。「機械這門課,說穿了就是美學、哲學問題。」對哲學唸出興趣的他,透過關係拜入奉元書院門下,成為創辦人愛新覺羅.毓鋆的學生。愛新覺羅.毓鋆,外界稱其為「毓老」,以私人講學方式,在台灣宣揚中華文化,後於2011年辭世,享嵩壽106歲。
而顏境德理事長拜師那年,毓老已高齡96歲。深受毓老的救世情懷所感動,因顏境德理事長更因此發下弘願,一定要在專業領域上突破極限,以頂尖的科技實力為故鄉創造國際性的影響力。他說,一直為在台灣SAE自動機工程協會的省油車比賽未能奪魁而深感遺憾,因此激勵自己以後要出國參賽拿下冠軍。
在堅強的信念下,果不其然,顏境德理事長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攻讀汽車工程所期間,他與Uni Stuttgart團隊於2011年參加SAE自動機工程協會學生方程式賽車比賽拿下世界第一的榮耀,如願以償。
這樣的信念持續激勵鼓舞著他,未來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畢業後,他在汽車領域著名的工程顧問及代工公司Magna Steyr工作,負責賓士SUV車型的車體結構設計。2019年時,他發現當時由Google所舉辦的Lunar Xprize月球大獎賽中,有幾個參賽隊伍中的月球車存在結構的設計瑕疵,他與NASA火星車工程師確認這項設計瑕疵後,並商請聯合國外太空事務委員會協調,希望協助延緩該隊伍的發射計畫,以免浪費研究資源。於是,顏境德理事長從此開始了商業月球開發的創業之旅,並多次以專業人士身份參與聯合國會議。
多年來,顏境德理事長致力於以自己專長幫助台灣產官界跳脫原本官僚體系之侷限思維,為後代奠定未來太空產業發展戰略。如今,在歐洲玉山的專業科技平台建立後,他歡迎大家加入這個大家庭,為社會創造具有長期正向的產業影響力,以創造產業發展及國際空間之優勢。
歐洲玉山科技協會於2024年10月12日在德國汽車之城斯圖加特舉辦汽車產業論壇。
文章來源:https://www.mjtaiwan.org.tw/pages/?Ipg=1007&showPg=1871